8月20日消息,A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沪指涨1.04%。板块方面,半导体产业链午后爆发,盛科通信20CM涨停,寒武纪涨超8%站稳千元关口。卫星互联网板块活跃,海能达涨停,震有科技股价水下翻红。
卫星互联网的市场热度正在增强。卫星互联网指的是通过卫星为全球提供宽带网络接入的服务,单颗卫星无法实现连续、全球覆盖。所以通过多颗卫星组网,相互协同和接力,弥补单颗卫星的不足,因此星座部署成为了卫星互联网的物理基础。
作为6G网络架构的重要环节,卫星互联网具有全覆盖、低时延等优势,尤其适用于无基站覆盖的海洋、沙漠及山区等偏远地区,可作为传统地面通信的重要补充。目前,卫星互联网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随着我国低轨卫星体系加速建设,以及终端应用的不断普及,都标志着卫星互联网未来有望成为主流的通信方式之一。
震有科技为专业从事通信网络设备及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通信系统供应商。公司长期专注通信领域,为客户提供专业完善的定制化通信技术解决方案。致力于为电信运营商、政企专网、能源等多个行业的客户提供通信系统设备的设计、研发和销售。
半年报显示,震有科技以5G、F5G和卫星互联网为战略支柱,统筹境内外市场拓展与卫星互联网业务纵深发展,塑造全球化差异优势,把握通信技术发展的市场机遇。2025年上半年,震有科技实现营业收入35,015.67万元,公司研发投入为8,665.37万元。
尽管卫星互联网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技术、政策、经济等多方面的现实约束。例如,卫星发射成本的高昂,传统发射方式难以支撑星座的经济可行部署,因此可重复使用火箭是降低发射成本的关键。
然而近半个月内多个商业航天头部企业密集开启IPO,也标志着中国商业航天产业正加速成长。
政策层面,2024年商业航天首次作为“新增长引擎”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今年6月18日,证监会重新打开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的闸门,明确把商业航天纳入“可尚未盈利”的绿色通道。
7月31日,广东省推出了若干政策指出,抢抓商业航天和卫星互联网发展的战略机遇,构建发射牵引、星箭互促、空地服务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其中更强调,打造商业航天应用“首场景”。加快推动卫星互联网服务在低空经济、移动通信、智慧城市等前沿领域落地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创新示范项目。
另外,我国在年内也将迎来可回收火箭的密集首飞,包括蓝箭航天的朱雀三号、星河动力的智神星一号、中科宇航的力箭二号等。综上所述的一系列技术的突破,使火箭由“消耗品”转变为“可重复使用的耐用工具”,也为大规模星座的组建提供了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太空运输保障。
行业正在从“政策扶持和技术突破”迈入“规模商用”,卫星互联网产业链将迎来爆发前夜,而震有科技作为核心网“中枢神经”供应商,或将成最大协同受益者之一。
打铁还需自身硬,风口之上,真正的舵手靠的不是风力,而是掌舵的能力。能否在这轮行业洗牌中抢占制高点,取决于企业过往的技术深度布局、资源积累与精准的战略判断。
其一在技术的深度布局,核心网方面,震有科技精准卡点,是国内少数具备卫星互联网核心网技术能力的企业,多项核心网技术具备壁垒,在地面信关站、卫星载荷以及智能终端等方向持续攻克关键技术。
另外,震有科技的卫星通信尤其是低轨卫星通信是尖端技术,是目前业界少数能掌握该项技术并将其成功产品化的企业。并且公司持续参与卫星通信的标准体系建设和方案论证设计。
其二资源的积累加速企业技术迭代,报告期内,震有科技中标中国电信天通核心网汽车直连卫星项目、再次中标了天通核心网专用安全能力软件开发、天通核心网SJK优化改造项目、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卫星通信分公司“高通量卫星地面网络建设项目核心网系统”项目。
其中,“高通量卫星地面网络建设项目核心网系统”的项目,在建成后,将实现对中星26/27、亚太6D等主流高通量卫星资源的无缝对接,同时兼容非地面网络物联网及未来新空口非地面网络场景,为6G天地融合通信奠定基础。
这也是震有科技在卫星通信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MK体育官网入口完善了“天星、地网、云资源”三位一体能力的关键布局,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卫星通信核心网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也支撑着我国卫星通信从“可用”向“好用、领先”跨越。
其三,深耕卫星通信领域,持续推动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业务从卫星核心网设备与解决方案起步,已成功延伸至低轨卫星接入、空天地一体化通信、星地融合平台等关键环节,构建了完整的“天地一体、端网融合”能力体系。
近期成立的子公司南京有维星通,是震有科技在成功实现卫星核心网关键技术国产化替代的基础上,完成了又一次关键跨越。更实现了从“点状突破”到“系统布局”的进化,从其业务也从通信网络的“幕后”中枢,成功走向了赋能整个卫星互联网产业链的前沿。
1.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
2.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MK体育官网入口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