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汛期以来,大理市出现多轮强降雨天气,防汛形势严峻。大理市从责任落实、预案完善、隐患排查、监测预警、MK体育平台宣传演练、应急处置等多方面发力,织密防汛安全网,全力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在下关街道福星社区,总库容27.3万m³的福星水库是保障福星社区饮水安全的主要水源工程,承担着2万多名群众的饮水保障任务。当前水库蓄水位达2090米,库容20.3万m³,溢洪道已启动自动排水。街道、社区、村等多级联动,通过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和调度计划,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加密巡视频次,同步开展不定期巡查等举措,确保水库安全度汛。
在防汛期间根据需要,我们要备足防汛物资,配备抢险队伍,同时采取雨天蓄水、晴天放水。如果是水量过高,我们就要人工放水。这个水库目前防汛各方各面还是比较安全。
作为洱海唯一泄洪通道,西洱河节制闸的调度直接关系洱海流域防汛安全。受前期强降雨影响,大理市洱海水资源管理所严格按照调度指令,多次加大西洱河出流量,有效防范了洱海超汛限水位风险。
5月下旬到6月底洱海水位就上涨了近0.7米,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及时调整调度运行计划,MK体育平台加大西洱河出流量,由原来的3m³/s增加至20m³/s。前段时间又遭遇了强降水天气,洱海水位已达1965.54米,离最高运行水位1966米只差0.46米,为了防止洱海超汛限水位,近期在确保西洱河下游河道安全的前提下,又加大了西洱河出流量,现出流量已达40m³/s,截止到8月13日,西洱河出流量已达1.8亿m³。
自进入雨季以来,大理市强降雨频发,当前累计降雨量较去年偏多,防汛压力显著加大。面对严峻形势,大理市严格落实分级管理责任,确保防汛责任层层压实。同时,以“1262”机制为核心,打造“三道防线”防御体系:依托气象预报和省级“四预”平台构建第一道防线,覆盖山洪危险区、水库等重点区域;通过39个自动雨水情测站及共享的17个气象、44个水文站点信息形成第二道防线,当实测降雨达到预警阈值后可自动发出预警并短信通知相关责任人;借助简易雨量测站等设备,依托监测系统智能叫应、值班人员主动叫应、群测群防及网格化包保等措施建立第三道防线,每年更新预案并开展宣传演练。
2025年1~8月(截至13日)大理市累计雨量为723.8毫米,比历年偏多78.6毫米,偏多12%,比去年偏多201.8毫米,总体防御形势严峻。大理市水务局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和“1262”预警叫应机制,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和山洪“四预”系统雷达反演测雨预报信息,当实测降雨达到预警阈值后值班人员主动叫应预警区域,全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为夯实防汛基础,大理市汛前还全面推进水毁修复和“八清”整治,保障行洪畅通;组织防汛值班人员开展系统操作培训,确保预警系统高效运转;完成水库、河道、水闸等工程设施全方位排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加强宣传演练,保证汛期各责任人责任压实、职责熟悉。汛期期间,全市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收集防汛信息,并及时上传下达。
下一步,大理市将持续压实防汛责任,加强隐患动态跟踪督办,深化部门协同联动,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目标,全力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生态保护核心区涉及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内的旅游观光项目,应当符合苍山洱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并依法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实施。参观、旅游等活动的开展不得对洱海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