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绵延千里的山东黄河沿岸,42处“工会驿站”如珍珠般串联起治黄人的坚守与温情。这些分布在堤防、闸坝的驿站,既是一线职工的“暖心之家”,又是防汛巡河的“前沿哨所”,在服务民生、守护安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每年汛期,黄河岸边的工会驿站便成了最繁忙的地方。驿站不仅为抢险队和管理段职工巡查工程、防汛抢险提供24小时休息场所,还解决了恶劣天气下临时搭建帐篷的诸多不便,确保职工能及时休息补给、恢复体力,为险情上报和防汛抢险争取了宝贵时间,切实保障了黄河防洪安全。
这些驿站大多位于防汛重点区域,配备有应急通信设备、医疗急救包和防汛器材,是汛期抢险救灾的“前沿阵地”。应急通信设备保障汛情信息的实时传递,医疗急救包可为受伤抢险人员或受困群众提供及时的初步救治,防汛器材确保抢险人员能在最短时间内取用救生衣、沙袋等料物开展防汛抢险。
驿站作为固定的前沿站点,为临时指挥、险情会商提供了便利场所。近年来,个别驿站曾作为临时指挥点,抢险人员在此汇总情况、制订方案、指挥调度,提高了应急决策和执行效率。“这些驿站虽然面积不大,却在防汛关键时刻架起‘快速反应通道’,作用巨大!”济南河务局工会人员表示。
盛夏的黄河岸畔骄阳似火,刚结束巡查的垦利护林管理段职工袁鹤推开驿站门,换下满是泥浆的靴子,瘫坐在躺椅上长舒一口气——防汛关键期,他和同事已连轴转了数日。
苇改闸控导工程远离城区,洪水来临时缺乏驻守条件。这个建在苇改闸控导工程附近的驿站,成了治黄一线职工的“避风港”。饮水机旁放着刚灌满水的水壶,微波炉里热着还没来得及吃的午饭,空调吹散了一身暑气。“以前巡完堤累得直不起腰,想找个地方歇脚都难。”袁鹤打开储物柜,拿出防汛手册,“现在好了,能在这儿汇总巡查记录,遇到突发情况还能随时处置,24小时驻守也有了底气。”
护林管理段作为黄河右岸最后一个管理段,肩负着近80千米的巡堤重任,职工一次徒步巡查就得3个多小时,遇上特殊天气或险情,连轴转更是常事。如今,驿站里医药箱、充电插座、应急药品样样齐全,职工累了能躺靠、伤了能急救,琐碎的需求被一一照料,让他们能更专注地守好这道黄河防线。
许多驿站突破“服务职工”的边界,成为惠及沿岸群众的共享平台。附近的环卫工人、快递员、外卖骑手、群众、游客也常来歇脚。
“夏天能来喝口凉水解暑,冬天能蹭会儿暖气,这驿站不光服务黄河职工,对我们也一样暖心。”在菏泽刘庄险工附近工会驿站休息的环卫工人张师傅笑着说。
驿站的“共享属性”还不止于此。在黄河文化宣传角,摆放着治黄历史手册和防汛知识手册,常有游客驻足翻阅。“有次遇到大学生研学团,我们在驿站给他们讲了巡堤故事和黄河安澜常识,没想到年轻人听得特别认真。”正在维护驿站设施的济南槐荫河务局职工说。
驿站的建成,是工会组织服务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2021年黄河秋汛过后,山东省总工会联合山东河务局,经过多次实地调研、现场查看,确定“黄河工会驿站重点服务黄河职工,MK体育平台兼具防汛物资储备功能”的建设思路。
工会驿站经过两年的运营,探索建立了“定期补给、动态维护”机制,并制定管理制度,要求每个站配备站长1名,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维护、物资补给与安全巡查等,确保驿站设施完好、物资充足,正常运转、有序服务。
如今,MK体育平台山东黄河沿岸的42处工会驿站已形成服务网络,既解决了一线职工的急难愁盼,又用细致服务凝聚起治黄力量。正如驿站墙上的标语所言:“守护黄河安澜,从守护每一个守护者开始。”
山东黄河工会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深化“驿站+”功能,推动驿站与防汛指挥、工程管理、水行政执法、生态保护等深度融合,增设黄河保护法、防溺水安全宣传、水资源与民生、工会惠民生等宣传平台,让驿站成为守护黄河安澜、传承黄河文化、惠及沿岸群众的重要载体,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