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是党中央作出的全局性、长远性部署,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引擎。7月22日,我市举行第三场“聚焦‘四个着力点’ 全力冲刺决胜‘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主题新闻发布会,各部门纷纷亮出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方面的成绩与做法。
扬州,是依水而建、缘水而兴、因水而美的“好地方”。近年来,全市扎实推进水利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擦亮“水韵扬州”金字招牌。
“近年来,我们加快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市水利局副局长高蓓蓓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市水利建设投资超百亿元。长江防洪能力提升堤防加固工程、里下河洼地治理、扬州闸泵站等一系列流域、区域、城市防洪排涝重点项目相继完工,全市防洪标准持续提升。2024年度建设完成13个城区防洪排涝应急项目,开工建设长江扬中河段整治二期、淮河入江水道右堤廖家沟应急加固、高邮湖控制线杨庄漫水闸除险加固等三项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加快补齐全市防洪排涝基础设施短板,不断完善城市防洪排涝体系。
水旱灾害的安全底线,关系城市发展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高蓓蓓介绍,近年来,扬州更新“四预”方案,完善9类、74个预案方案,每年组织开展各类预案推演、实战演练数十次。组建技术支撑、组织指挥、专业抢险、装备保障、社会动员等防汛应急力量,基本实现“扬州城区半小时、市域范围一小时”物资调运响应圈。科学部署调度,每年启动或调整防汛防台风应急响应十余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守护江河安澜、社会安宁。
“此外,我市不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高蓓蓓介绍,扬州扛起源头担当,服务保障国家南水北调战略安全,圆满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历年度向省外调水任务。严格控制用水总量和强度,2024年全市用水总量约37.6亿立方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持续下降。不断深化用水权改革,2022年以来,累计完成水权交易24例、交易水量50.85万立方米,发放“水权贷”25笔、金额总计2.4亿元,贷款惠及企业15家,推动水资源要素畅通流动、高效配置。
在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方面,记者了解到,扬州统筹推进灌区建设,抢抓增发国债机遇,2024年度实施六个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项目数量、规模、投资创历史新高,新增灌溉面积0.1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2万亩、排涝面积15万亩。优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累计建成农村生态河道3502公里,全市覆盖率57%,累计完成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11个,创成省级生态清洁小流域69条。开展农村供水保障专项整治,解决3500多名农村群众低压供水问题,确保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监管、同服务。
同时,水利部门强化河湖长制与基础管理。响应省、市“全面建设幸福河湖”号召,系统推进河湖治理,累计建成幸福河湖327条。严控城区水面率,落实水域占补平衡,新增水系规划覆盖超200平方公里。严打水事违法,在打击长江非法采砂上保持高压态势,联动宁、镇、泰等市开展跨界执法巡查。加强常态化管护,加密巡查监控,年均出动河道保洁船只2万余次,保障“烟花三月”节等重要时段良好水环境。
高蓓蓓说,近年来,扬州保持对长江、运河等重点河湖违法违规问题严控高压态势,新增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宝应县里下河兰亭荡、广洋湖退圩还湖一、二期工程已完成,恢复自由水面10.9平方公里;白马湖退圩还湖工程正在实施,形成自由水面9.77平方公里。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扛起“长江大保护”使命责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坚持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长江干流扬州段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主要入江支流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到100%,长江水生态考核连续两年在全省沿江八市中排名第一,南水北调扬州段控制断面连续13年水质保持为“优”,“一江清水向东流、向北送”得到有力保障。
成绩的背后,是全市上下与相关部门的齐心协力。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国权介绍,近年来,我市坚持高位统筹推进,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工作网络体系,形成了“市级统筹协调、部门依法监管、地方主体责任”的工作机制,凝聚起推动长江生态大保护的强大工作合力。市级层面,先后出台全面推进落实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战略任务行动方案、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每年出台“工作要点+任务清单、问题清单、特色亮点清单”的“1+3”工作方案,“清单化”推进工业结构减排,工业、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农村水污染治理等七大类重点工程实施。近年来,共组织实施433项工程项目,有力推动了中央和省关于长江大保护各项部署的落地见效。
——优化生态空间布局。将长江干流扬州段89.6%的岸线划定为保护区域,严格实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措施,科学划定约668平方公里的生态保护红线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管控区。将南水北调东线平方公里划为核心保护区,沿输水廊道规划建设约1800平方公里江淮生态大走廊,投资近300亿元实施良好湖泊保护、生态廊道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为守护“一江清水向北送”作出了扬州担当。
——铁腕整治突出环境问题。MK体育官方网站全面整治完成2018年以来国省交办我市的131个长江沿线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完成大运河沿线个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累计关闭退出化工企业481家,清理长江岸线个,拆除沿线办公生活设施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实施复绿152万平方米。
——聚焦长远抓生态修复。出台《扬州市长江沿岸造林绿化工程总体规划(2019—2035)》,长江扬州段生态景观防护林体系基本形成,建成10大生态中心、10大湿地公园、306个开放式公园、14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推动长江三江营、高宝邵伯湖群省级“生态岛”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全市沿江沿河生态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4.04%,自然湿地保护率达71.5%。
——打好“蓝天保卫战”,创新开展PM2.5和臭氧协同共治,持续打好减煤减排、抑尘降尘、控车减油、禁烧禁燃“组合拳”,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由2014年的65.5%提高到2024年的81.7%。
——打好“碧水保卫战”,坚持“水岸同治”“流域共治”,全面加强入河、入江排污口分类治理,将水污染治理作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关键问题,建立“三水统筹”治理机制(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实施大运河扬州段、高邮湖、宝应湖、邵伯湖等重要水体保护工程,成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全面完成长江、淮河入河排污口治理4806个,扬州化工园区沿江环境综合整治入选生态环境部典型案例。
——打好“净土保卫战”,全面加强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全市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农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在93%以上。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2024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0.9%,较2021年提升48.5个百分点。
“我们加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张国权说,扬州打造“卫星遥感全域扫描、无人机重点巡航、无人船定点核查”的立体监测模式,快速识别黑臭水体、违规建设、秸秆焚烧等环境问题,实现环境质量数据实时动态采集和长江扬州段、大运河文化带、南水北调输水廊道重点区域监测全覆盖,形成“问题发现—智能分析—闭环处置”的全链条管理体系。2023年以来,我市通过空、天、地立体排查监测对南水北调扬州段东线输水廊道周边环境风险源进行了全面筛查,先后排查出45处环境隐患并集中开展整治,有力保障了输水廊道水质安全。“美丽扬州数智立体化监测监管”项目入选全省数字社会重大场景示范项目。
下一步,扬州将进一步做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绿色发展三篇大文章,坚定不移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交通重大项目是服务性、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也是扩投资、稳增长的有效抓手,更是完善城市框架、提升城市品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市聚焦做强通道、做大枢纽、做优网络,务实推进了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预计“十四五”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约840亿元,较“十三五”期间(626亿元)增长约34%,已初步形成“江河湖海互通、公铁水空联运”的立体交通格局。
“近几年,扬州外联内畅的公路网日趋完善。”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王宏雷介绍,“十四五”期间,我市先后建成京沪高速改扩建工程、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宁扬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宁盐高速,仪禄高速一期工程预计年内基本建成,高速公路总里程将达321.5公里,“四纵四横”高速公路网加速构建。建成345国道西外环段、328国道快速化改造仪征段和江都城区段、353省道江都先导段,340公里市域一级公路环全面形成,普通国省干线公里,公路路网等级结构持续优化,通达深度不断提升。高邮、仪征创成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超8500公里,外联主通道、内畅微循环的农村公路网络进一步加密完善。
此外,“轨道上的扬州”提速推进。王宏雷介绍,全市目前共有宁启铁路、连淮扬镇铁路以及在建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等4条轨道交通。“十四五”期间,连淮扬镇铁路正式开通运营,扬州所辖6个县(市、区)全部通达高速铁路,高邮、宝应告别“地无寸铁”历史。全力打造区域铁路枢纽,北沿江高铁扬州段在全省率先开工建设,宁扬城际铁路扬州段进入全线施工阶段。江都物流基地铁路专用线建成投用,填补我市无法始发货运班列的空白。
“水运江苏”扬州样板也加快形成。王宏雷介绍,近年来,抢抓“水运江苏”建设机遇,扬州进一步放大江河交汇区位优势,全力建设河江海水水中转枢纽。建成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整治工程、通扬线公里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网正在加快形成。不断提升港口能级,《扬州港总体规划》获得省政府正式批复,先后建成仪征港区610—611码头、扬州港区内港池码头、高邮港区城东作业区码头等长江内河码头11个,预计到“十四五”末,沿江拥有万吨级及以上泊位32个、内河共有千吨级及以上泊位30个。2024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1.62亿吨,集装箱吞吐量80.3万标箱,均创历史新高。
“长三角旅游门户机场能级也进一步得到提升。”王宏雷说,扬泰机场晋升为国际机场,扬泰机场二期扩建工程预计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截至目前,机场共计38个国内外通航点,包括首尔、大阪2个国际通航点。2024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64.9万人次,完成货邮吞吐量1.26万吨,旅客和货邮运输量跃居全省中小机场前列。高邮通用机场今年内建成投运,邗江通用机场前期手续加快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