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三万六千顷,渺渺茫茫浸天影。从空中俯瞰,太湖的形状宛如一颗心脏,四通八达的水系串联起古意江南和现代繁华。被誉为“江南明珠”的太湖是流域洪水集散地,也是长三角地区水资源调配中心,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
作为全国经济最发达、产业最密集、城镇化率最高的地区之一,每年太湖流域的汛情备受关注。5月1日,太湖流域正式进入汛期。今年汛期形势如何?流域骨干工程备汛情况如何?近日,记者探访太湖流域骨干水利工程,了解防汛备汛情况。
走进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防汛会商室,一张太湖流域水利工程图映入眼帘,蓝色脉络与绿色地形勾勒出流域的水文地理格局:周边高、中间低的碟状地形使得水位易涨难消;东南诸河区山地、丘陵面积大,水库、山塘数量多,河流源短流急、水位暴涨暴落。同时,流域受梅雨、台风、局地强降水等多种致灾性天气影响,易发生洪涝灾害。
今年以来,太湖流域降水量132.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近六成。MK体育针对太湖流域降雨偏少和太湖水位持续降低的情况,太湖流域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开展望虞河、MK体育新孟河引江济太调水。截至目前,累计引长江水15亿立方米,入太湖8亿立方米。太湖局水旱灾害防御处副处长章杭惠表示,在引水抗旱的同时,太湖局将密切关注流域水雨情变化,如有需要及时切换为“排水”模式,切实保障防洪安全。
对于太湖防汛而言,排水泄洪尤为重要。太湖流域坚持“利用太湖调蓄、北向长江引排、东出黄浦江供排、南排杭州湾”的流域综合治理格局,不断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
如今,走进望亭水利枢纽,只见闸门启闭机房内干净整洁,清洗保养后的钢丝绳整齐缠绕在机械上,水工闸门运行工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摆放在醒目的位置。据望亭水利枢纽管理所所长戚伟志介绍,根据汛前检查发现的问题,管理所制定了维修养护工作计划,逐项明确问题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整改时限。截至4月9日,维修养护工作已基本完成。同时,经常性开展汛前检查工作“回头看”,查缺补漏,及时整改,保障工程发挥防洪减灾效益。
“根据预报,明日太湖水位将超过4.65米,太湖将发生超标准洪水,请防御处汇报已开展的工作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建议。”这是4月30日太湖局组织开展2025年太湖流域防洪调度演练时的场景。
据太湖局水文局(信息中心)水文水资源处(水情处)副处长刘敏介绍,在数字技术深度支撑水旱灾害防御的进程中,太湖局水文局(信息中心)持续推进“三道防线”耦合贯通的雨水情监测预报体系建设,构建并不断完善集水量、水质、淹涝、蓝藻等多要素于一体的预报体系,基于多目标调度需求,持续对多目标统筹“四预”一体化系统迭代升级。目前,已实现了太湖流域闸泵联合调控的动态模拟与实时推演,预见期从3天延长至7天,计算时间缩短至5分钟。
太湖局苏州管理局精准分析实际需求,搭建了数字孪生太浦闸,明确了“1+3+N”的总体框架。目前,太浦闸调度调令执行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形成了工程调度运行“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智能闭环。2024年,苏州管理局持续推进数字孪生太浦闸建设运行,在底板更新、补充安全算据、补充算力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增强数字孪生太浦闸的耦合性、交互性、动态性。
中国水利报社纪检监督举报信箱中央网信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