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S20外环隧道将于2025年3月22日零时正式恢复通车,缓解北部交通压力。
这是上海北部地区的交通要道,因毗邻外高桥港区及物流仓储集群,承担区域内近七成集卡越江通行需求。大修结束后,众多往来港口码头、外高桥保税区的集卡司机将结束绕行,重新驶回翻修一新的隧道内。实际上,外环隧道的高关注度,背后也是对上海北部地区交通压力缓解的关切。此前,位于黄浦江最北端的郊环隧道通车,成为外环隧道破堵的关键一步。记者了解到,郊环隧道两侧接线工程正在加紧推进,推动郊环线真正成环。此外,上海北部地区还有三条规划越江通道,若能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北部交通网络。
经常往来于外环隧道的集卡司机罗师傅,听说恢复通车的消息后,很是高兴。大修期间,他只能从郊环隧道绕行,路上容易堵,且车程相对较远。“现在外环隧道又能走了,开车到码头能节省40分钟左右的时间,油费也少了。”
多年来,外环隧道对上海城市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由于超负荷运营等各种原因,自身也留下了沉管接头渗漏、路面损坏等“岁月的痕迹”。2024年3月23日0时起,经过“体检”评估后,相关方面对它正式开展全封闭施工。
针对这一业界公认的难题,隧道股份上海隧道、上海隧道设计院、同济大学等组建的技术专家团队突破性研发首创“内置式接头修复加固技术”,对沉管段736米隧道内部结构完成修复。
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高速运管中心养护工程部经理徐则灵介绍,隧道内密布“雷视一体机”,可以精准捕捉车辆轨迹、车速,实时分析车流量,智能联动调度潮汐车道及信号系统,实现交通异常预警与主动干预。“在隧道浦东出入口,设置有动态称重检测设备,覆盖10车道,严控超载车辆。”
外环隧道重新通车,对许多集卡司机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在外环隧道封闭施工期间,周边的郊环隧道、长江路隧道承接了主要的分流。为了缓解郊环隧道分流压力,交警方面还同步放宽了长江路隧道的通行门槛,把大型号货运车全天禁行改为限时通行。
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让货运拥堵成了上海北部交通“甜蜜的痛”。以外环隧道为通道串联的宝山和浦东两区,恰好是上海货运车最密集的区域。
在此背景下,郊环线成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郊环线上海绕城高速)是上海市域范围内唯一未完全建成的国家高速公路。几年前,上海郊环线在吴淞口沿线断开,形成“C”字形缺口,浦东和浦西之间郊环线的交通要依靠与外环线合线使用,经过五洲大道、外环浦东段、外环隧道、同济快速路进行转换,路网功能交叉,客货混行严重,通行能力受限。
如果郊环线需要“成环”,还差一段连接浦东、浦西的隧道,以及该隧道和浦东、浦西已有郊环线进行接头的部分,也就是接线道路。其中,浦东段(越江段—五洲大道)全长16.8公里,MK体育平台浦西段(牡丹江路—富长路以西)位于宝山,全长7.8公里。只有全部建成,才能让郊环线从“C”字状变成“O”字状,形成全长208公里的完整环状。
郊环线沿江通道由郊环隧道以及位于两区的接线道路组成。(注:此图为2022年资料图)
记者从上海市交通委获悉,郊环线成环以后,将改变现状郊环线与同济路高架、外环线共线且共用外环隧道的局面,有效分流外环中、长距离的市域和省际交通,剥离部分货运交通,从功能上减轻外环的交通压力。届时,上海北部地区将基本形成由郊环隧道、外环隧道、长江路隧道等三线并存的多通道越江格局,郊环隧道主要承担中长距离省际和市内交通,外环隧道主要承担中距离市内交通,长江路隧道主要承担中短距离地区到发交通,北部地区的路网体系更为完善,交通压力将大为缓解。
郊环线相衔接,也就是说,五号沟立交便是两条公路的交汇节点。G40上海段全长约56公里,是崇明岛、长兴岛与上海市区及江苏连通的唯一陆路通道,也是上海北向对外交通的核心动脉。每逢国定假期,G40总会出现常态化拥堵,郊环线路况造成影响?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G40为射线高速公路,主要承担对外进出城交通,目前拥堵主要是长江隧道段节假日潮汐交通引起,郊环线为市内交通环线,主要承担上海郊区新城等区域之间联系的功能,两者因承担功能不同,郊环线闭环后该节点车流量变化不大,不会加剧G40交通拥堵。
“郊环线形成完整的环线,将更好地服务于上海与长三角地区间的客货运联系,增加外高桥港区疏港通道,完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公路集疏运和浦东国际机场的集疏运系统。”上海市交通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此外,上海北部地区还有三条规划越江通道,包括闸殷路越江、殷行路越江、嫩江路越江。这三条越江通道都在外环隧道偏南方向,从杨浦连接浦东,北部地区越江通道规划布局将进一步完善。